联系方式
在垃圾收集环节,智能垃圾桶是目前市场上投放最多、研发最热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有监督分类与自动分类两种类型。
监督分类型智能垃圾桶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通过机器视觉判断垃圾分类正确性,用人脸识别等功能将居民信用与垃圾分类行为挂钩,以此督促居民正确投放。同时智能垃圾桶的设计也囊括了通过传感器、机械结构与物联网等来解决垃圾满仓、清洁与运输便捷性等问题。国内的德澜仕智能垃圾桶便是此中的佼佼者,其配套的奖惩系统也使居民更有动力,目前已在全国投放了近1000套设备。
自动分类垃圾桶则是人工智能更为高端的应用。最理想的状态应为:用户只需投入垃圾,由智能垃圾桶自动完成所有的细致分类。但这对AI图像识别与垃圾桶内机械结构的要求过高,同时实际场景与实验室的复杂度完全不同,要完成实现在所有场景的应用可能还需数十年的研发投入。目前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分类的垃圾桶大多只接受单件投递,如波兰Bin-e公司与中国阿尔飞思公司的智能垃圾桶。阿尔飞思的“睿桶”已经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投入使用,但因每次只能投放一件垃圾,其适用场景较为有限。小圾科技的“圾生活智慧站”也已研发完毕,实现了干湿垃圾的自动分类,在城市居民区具良好应用。
目前中国垃圾处理要求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而垃圾分类处理则是最终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垃圾分类收集环节就是为了最终分类处理而服务的。对这一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研发投资与难度较大。
现下我国垃圾处理环节的分拣基本依靠人力,机械辅助少,人力成本高且具危险性(有直接触碰有毒有害垃圾的可能)。国内外的科研机构与高新企业都有对这一方面进行探索。例如日本FANUC公司,美国Alphabet公司、芬兰ZenRobotics公司,中国中城绿建,美国麻省理工(MIT)AI研究所等都有研制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的中大型机器人(机械臂),但分拣的主要对象为经济效益较高的可回收垃圾,其实用性与性价比不高,目前垃圾处理厂中大多还是以人工分拣为主。
在垃圾分类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与可能性,它能为垃圾分类提供强大的助力,对推动我国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和优化垃圾分类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任重而道远,这也必将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上一条: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避免垃圾围城的有效途径
下一条:智能垃圾桶远程维护解决方案:提高垃圾清理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
返回列表 |